变电工程乙级

2025-04-12 13:04:31   阅读量: 来源于:w66AG旗舰

  在能源消费转型的过程中,河南省“大手笔”力推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无疑是一项大胆的尝试,不仅能够促使河南省能源结构优化,对全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也将具有示范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河南省的探索或许能为全国分布式光伏消纳难题“趟”出一条成功的路。

  河南省煤炭储量丰富,一直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大力发展新能源,开启了能源转型之路。

  截至2023年,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700万千瓦,占比超过50%,首次超过煤电,提前两年超额完成该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省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目标5500万千瓦㊣以上目标。

  其中,2023年,河南省新增光伏装㊣机13.99GW,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和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均列全国第一,增速分别高达85%和81.1%。

  2024年,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达1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

  一边是新能源装机量高速增长,另一边是✅风光发电利用率低,2023年,河南省风力和光伏发电占比只有㊣12.65%。

  2023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在六个省份组织分布式光伏并网专项评估,发现全国有超过150个地区分布式光伏已无新增接入空间源网荷储方案。

  2024年,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上半年,全国逾10个省份超过400个县先后出现低压承载力红域,其中河㊣南省内有超过70个县成为接网红区,成为仅次✅于黑龙江□□□□、山西的第三大接网红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光伏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42.5%,但发电量占比仅为16.4%,比2022年下降了5%。2024年1至5月,河南省光㊣伏发电量同㊣比下降了7.2%。

  从技术角度分析,分布式新能源实际上最经济□□□、最科学□□、最高效的利✅用方式是就地开发□□、就近传输□□、就地消纳□□□、就地平衡。

  面对配电网容量不足和分布式光伏弃光限电双重困境,河南省试图㊣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形成稳定的“绿电直供”来破局。

  源网荷储是指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技术的协调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种模式通过建设微电网变电工程乙级,将分布式光伏与用电工业企业直接连接,解决了光伏电力反送大电网的✅问题,又提高了光伏电力的消纳率。

  2023年12月,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优化工业电价若干措施✅》,首次提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示范。

  鼓励企业和园区自建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尽量就近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增强经济㊣效益。开展千企(园)绿电提速行动,选择1000家左右企业(园区),利用屋顶□□、厂区□□□□、园区等资源,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建设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结合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管控□□、负荷管理□□、绿色微电网等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

  2024年1月,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被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基地,力争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4年5月,河南省发改委发布《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等三个文件,明确提出逐步探索构建离网型微电网,形成稳定的就地绿电供应”的战略目标,允许第三方在企业自有或周边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并将电力出售给用电企业。

  文件中,河南还提出✅了“绿电专变□□□、绿电专线”的概念。具体为,以绿电就近□□□、就地□□□□、就低□□、可溯源为目标,鼓励建设绿电专变□□、绿电专线,保障一体化项目新能源电力电量直接为用户服务。

  2024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范围,涵盖了增量配电网□□、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工业场景□□□、整村开发等农村地区场景□□、旅游景区等服务业场景□□□□、学校等公共机构场景等10类场景,并提出了1010个项目试点目标任务。

  《方案》鼓励源网荷储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增量配电网配置长时储能设施,用电大户配储储能设施,以及在交通□□、通信领域建设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本次规划的101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数量超过了全国其他地方存量同类项目的总和,如此大的手笔,为包括储能在内的多个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日,在河南发改委关于《河南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2027年河南新型储能装机达10GW,建成10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另外,在河南省公布的2025年重大项目中,30个储能重点项目规模达㊣3.3GW/9GWh,包括了多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这显示出河南在该领域的坚定决心,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的爆发期。

  河南省大力推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能否为各地分布式光伏所面临的消纳困境开辟一条成功的路径值得期待,从现阶段的情况看,这种模式的探索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价格核定。从过去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和分布式交易试点的失败经验看,结算难是最大的原因之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必然会遇到配电价格核定□□、交叉补贴等长期存在短期又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

  绿电直供初衷是摆脱对于大电网的依赖,关键在于能否真正“离网”,在现阶段电力系统“输配不分”的格局下,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系统“自平衡”和绿电直供,都需要大电网的积极配合,“离网”比较难。

  技术层面看,以新能源为主的源网储荷一体化小型系统,无法独立向耗电量巨大的工业负荷24小时连续不间断供电,仍需㊣要从大电网接入其他电源。

  利益层面看,源网荷储涉及发电企业□□□□、电网公司□□、用户等多方利益,河南省试图推动“隔墙售电”实现绿㊣电直供会冲击到依赖于电量统购统销的电网企业的收入,因此分布式新能源的绿电直供在电源接入方面可能会受到大电网的限制。

  如何平衡配电网和大电网的利益分配是关键也是难点,推进输配分开,促使大电网更加聚焦输电网,鼓励新的参与者加入配电网和微电网的建设是方向。

  大规模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新能源发电设备□□□□、绿电专线/专变□□□□、储能系统以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投资。

  然而,目前新能源项目的收益来源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售电收入□□、政府补贴等,投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难度较大,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源网荷储一体化,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协同性,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坚实的保障,从变革中找到出路。

  比如,进一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完善源网荷储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实现输配分开,为绿电直供提供体制保障;持续出台明确的补贴政策,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等,都将有助于扫清障碍,提高项目的落地率。

  技术上,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成本方面仍需突破;源网荷储需要高度智能化的电网支持,但目前配电网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较低;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的协调控制涉及多目标优化,技术难度较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源网荷储的稳定性提出挑战;

  总之,源网荷储模式是实现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升✅级的重要方向,但在技术□□□□、经济□□□□、政策□□□、基础设施和用户侧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这些挑战有望逐步解决,推动源网荷储模式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光储充一体化设计
下一篇:输电装置